圣白树花开

蜀道难在哪里(蜀道难在哪里)

为什么李白要把《蜀道难》写得如此之难?蜀道难在哪里

大家好,我是乔冠钧。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蜀道难在哪里(蜀道难在哪里)-图1

其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这首诗中不仅赞叹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也体现了艰辛。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其中的蜀道有多种含义,其一是通往如今四川地区的路,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所以路途非常坎坷。

其二是蜀道也包括了四面八方通往蜀地的路,有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有云南入蜀的道路,也有甘肃入蜀的阴平道。

狭义的蜀道就是专指翻越秦岭和巴山的道路。

蜀道难在哪里(蜀道难在哪里)-图2

当时的蜀道就位于现在的四川地区,而四川地区还有着蜀国的称号,这也能看出来四川的文化也是非常浓厚的。

李白通过写《蜀道难》不仅写出了古时候道路坎坷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人的一生也是坎坷的。

可以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喻成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奔跑,无论经历多少风雨,还是会勇往直前奋力奔跑。

李白的每首诗词都能深入人心,同时映出多种维度的思考,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蜀道难》也可以反映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无论经历了多少,其实都是需要用学习和知识来填充的。

蜀道难在哪里(蜀道难在哪里)-图3

《蜀道难》是李白引用乐府旧题,展开丰富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抓住各处山水特点,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的风格,以展示蜀道之难。

《蜀道难》全诗以雄放豪迈和感情强烈为基调,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转换,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并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生动刻画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山险路艰,行人艰难,惶悚惊恐的情状。作者以浓厚的感情色彩,渲染了蜀道上自然奇险、水石激荡的景观和空寂苍凉、险象环生的环境气氛,从而造成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惊心动魄的强烈艺术效果。李白寄情山水,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对大自然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困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也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蜀道之难,到底难到什么程度呢?作者除了前句用“西当太白有鸟道”写其险外,又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显其势。山峰之高,就连乘着六龙拉车的太阳神也不得不绕道而行。而在绝壁之下,又有波翻浪涌、曲折回旋的河川。就在这高山险水之间,即使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不得过”,那么敏捷轻灵的猿揉就更是苦于无法攀援了。这就在虚实结合、对比反衬中、层层渲染了蜀道中山高谷深的险境。以上写了蜀道之险。那么攀援有多难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展示了山回路转、攀行艰难以及行人呼吸紧张,畏惧长叹的情状,从而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攀援蜀道的艰险之状。既然蜀道之险峻是如此超乎寻常,那么游蜀之人还是不要冒这个险吧。为了劝说歌挽留友人止步,诗人又用浓笔渲染了十分悲凄、寂寥的氛围;荒凉的古木、悲鸣的飞鸟,尤其子规的哀怨声仿佛在劝说游人“不如归去”置身于如此空旷荒凉的境地,目睹凄惶的飞鸟,枯朽的古木,朦胧的月色;耳闻凄切的耳鸣,子规的愁啼,空谷的传响,怎能不令人顿生孤寂、冷清、恐惧和悲愁之情呢这一环境描写不仅使得古老险恶的蜀道蒙上了十分可怖的色彩,而且进一步烘托出蜀道的艰道。不仅如此,还有更加惊心动魄的境界在后面,这就是峰高及天、瀑泻激流、山石翻滚,并在千沟万壑中,震荡出雷鸣般的巨响,从而在声势骇人的描写中,把蜀道之难行推到了极点。

风光变幻,险象从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式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蜀道难在哪里地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4dazui.com/news/992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