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白树花开

廉颇哪里人(廉颇是赵之良将,却投奔了魏国,他应该受到道德审判吗)

邯郸保卫战时廉颇在哪里啊

长平之战廉颇被撤下,直至两年后秦国进攻邯郸,赵孝成王再次任廉颇为将,邯郸保卫战时,廉颇应为赵将抵御秦军

长平之战廉颇被撤下,直至两年后秦国进攻邯郸,赵孝成王再次任廉颇为将,邯郸保卫战时,廉颇应为赵将抵御秦军

廉颇哪里人(廉颇是赵之良将,却投奔了魏国,他应该受到道德审判吗)-图1

邯郸保卫战是发生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

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

所以整个邯郸保卫战廉颇都处于邯郸城内。


在邯郸城内组织赵军抵抗。

廉颇哪里人(廉颇是赵之良将,却投奔了魏国,他应该受到道德审判吗)-图2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呢?辛弃疾有首词,里面有一句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就把廉颇的问题巧妙的阐述了。

当时有个成语叫纸上谈兵,写的就是赵括,就是接了廉颇的班,廉颇退居二线了。

廉颇是赵之良将,却投奔了魏国,他应该受到道德审判吗

这话放在大一统王朝才有市场,战国是个什么时代?大争之世,对于人才则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诸侯国都是各显神通招揽人才,如果都靠人身属性来诛心,那这个国家基本就完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战国的历史,战国时代哪国出的人才最多?答案应该是魏国,但是为魏国效力的却屈指可数,所以魏国除在战国初期一时崛起,之后便一蹶不振,人才的流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去了秦国,卫鞅、张仪、范雎皆是如此,而这三位分别又都是孝公、惠文王、昭襄王三位明君在位时的主政人物,对于秦国的崛起以及最终的一统天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像吴起这样先为魏国所用后来又遭到排出而去他国效力。之所以如此,与魏国武侯后期开始,特别是昭王停滞变革、不重用人才直接相关。人才自己出于出身终于本国,那是他自己的个人执念,可以去褒扬,但是从诸侯国的角度或者国君的角度,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如果日后李牧也能这样,至少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也算是蛮开心的吧

廉颇哪里人(廉颇是赵之良将,却投奔了魏国,他应该受到道德审判吗)-图3

战国时期对于国家概念没那么强的,比如魏国人才辈出,但却都服务于别国。廉颇虽是赵国人,服务于别国也没什么,至于审判没必要,

好鸟择良木而栖,去那里更适合廉颇的发展,那个时代牛人很有自己的想法,再遇上伯乐一样的主子,对良臣将相来说是毫无抵抗力的。再来个近代的比方,黄埔2期的学员和老蒋征战沙场,出生入死,最后投靠了共产党,那他是不是就是道德败坏了呢?

春秋战国时代,是后人方便理解历史而标注的,当时还是周朝,各国之间就像现在的省。当时的人尚未被儒家思想所影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概念还没深入人心,展现自我价值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因此一言不合就投奔他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常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廉颇哪里人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4dazui.com/news/508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