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白树花开

崇祯为什么没有南迁,崇祯死时

崇祯为什么没有南迁

明朝亡于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之手,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出身贫寒,放过羊,当过驿卒。后来因驿站裁员失业,无所得食,遂振臂一呼,率部分饥民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高死后继称闯王。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在湖北襄阳称新顺王;十月破潼关,杀死明朝廷督师孙传庭,占领关中;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随之李自成大军北上进攻明朝首都北京。

崇祯为什么没有南迁,崇祯死时-图1

李自成进北京

崇祯皇帝本有南迁南京之议,当时南京是明朝的陪都,有一整套建制齐全的中央政府班子,附近还部署这不少军队。今天看来,崇祯帝如果南下南京,以江南富裕之地,加上长江天险,李自成一时还不能轻易得手。但崇祯皇帝为什么没有去南京呢?

崇祯皇帝

原来崇祯其人非常爱面子,他想逃离北京南下,却有怕落下个逃跑的坏名声,在历史上不好听,于是希望大臣们主动提出来。但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当时许多大臣因为提建议而遭杀身之祸,所以没有人敢提出此事,怕皇帝翻脸不认人,都等着崇祯自己提出然后附和;还有大臣想让皇帝在北京守社稷,让太子去南京监国。

崇祯为什么没有南迁,崇祯死时-图2

南迁不成,崇祯只好自杀而死

君臣之间就这样你等我靠,错过了最佳时机,南迁之议就这样拖了下来。后来大顺军兵分数路东进,从北、西南和东南三面包围北京,崇祯皇帝已无路可逃,最后只好在煤山自杀。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无路可逃,最后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上自杀,屹立了200多年的明王朝灭亡了。

其实对崇祯帝来说,当时有一个办法可以自保,那就是放弃危在旦夕的北京,到南京建立临时王朝。这一办法或许过于自私,但是尚可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明朝或许不会这么快就灭亡。但是崇祯却迟迟没有南迁,放弃了一条生路,还亲手断送了大明江山,自己也自缢身亡。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迟迟不肯南迁?他难道是真的不想南迁?

崇祯为什么没有南迁,崇祯死时-图3

迁都的建议是崇祯在德正殿进行一次私下召见时,由江西籍官员、翰林学士李明睿首次提出的。当皇上问到今后的策略时,李明睿的回答相当坦率,甚至在提到北方失利时也无所顾忌。他说,义军已经逼近京城,朝廷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迁都南京。然而,崇祯帝对此却踌躇不已:面对外患,如果弃守北京,就会落下丢失国土的千古罪名;面对内忧,坐以待毙,又会蒙受失政于寇的奇耻大辱。这个两难的选择使他犹豫不决,他一心想作名垂青史的圣君,根本不能承受这种失地失国的罪名。

于是他将这一问题提出交给大臣商议,想让大臣们正式提出南迁,然后他再顺水推舟作个表态,免得承担历史责任。可是,崇祯身边的大臣个个老奸巨猾,没有一人站出来表态。由于没能从他们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崇祯最后只好决定“早朝廷议公而决之”。朝堂上众朝臣展开了唇枪舌剑的激烈争夺,结果相持不下,最终不欢而散。崇祯帝自己又不愿意承担丢弃宗庙社稷的大罪,于是这个正确的策略便被搁置一边了。

对于那些主张绝不弃国土的臣子们,真的是心口如一以死报国的忠臣?答案当然不全是。他们中多数认为假如自己表态不弃国土,日后就逃脱了丢失国土的罪名。而后又不公开反对“弃守北京”,则是遵照崇祯皇帝的心思。他们想着即使有朝一日秋后算账,这个刚愎自用又心胸狭窄的皇帝,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责会找一个因弃守北京而丢失国土罪名的替罪羊,他们自己也可以明哲保身。有这样一帮满脑子为个人打算的庸臣,再加上个优柔寡断、只图虚名的皇上,国家怎么可能不亡?

三月初,李自成势如破竹,攻克了宁武,明军一败涂地,京城已经岌岌可危,崇祯又连夜召诸大臣商议对策。然而却有人提议皇上应该守京师,让太子下江南。崇祯顿时勃然大怒:“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孩子家做得了什么大事?”其实大家都明白,皇帝自己本想南逃,却硬要众大臣说出来。但这时仍没有大臣劝皇帝南迁,到了最后,也只是下了个“入京勤王”的圣旨,等待各路大军来京护驾。

然而勤王的军队没到,告急奏折却像雪片一样飞来。这时李明睿又来紧急求见,力劝崇祯南迁。崇祯再次召集大臣,希望大家奏请他南迁。可是这一次他又失望了,大臣们全都沉默不语,谁也不肯开口。僵持之际,前方信使来报:“保定失陷了!”这一下,崇祯皇帝不禁呆坐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行眼泪已然流下。因为南迁的路被从中掐断,南迁之议已经成为泡影了。

最终,李自成于公元1644年3月18日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无路可逃,自缢身亡,国祚绵延200多年的明王朝就此灭亡。

最正确的答案只有崇祯和天知道。所谓的历史大家最近二十年替崇祯编出了无数原因,但我觉得他们不是崇祯。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无路可逃,最后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上上吊自杀,屹立200多年的明王朝灭亡了。

其实对崇祯而言,当时是有一个自保的办法的,那就是放弃危在旦夕的北京,南下迁都南京,重建明朝,尚且不说这么做最终能否保住明朝,但至少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他也不至于陡然间坠入亡国惨死的悲局。

这个问题描述的崇祯很有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意思,但很遗憾,这不是真实的崇祯。真实的崇祯其实并不愿吊死在煤山,他十分想南迁。

既然如此,他却又为何迟迟没有动身呢?

崇祯亡国时很痛恨朝中的臣子,他觉得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而朝中的臣子皆是亡国之臣。至死不承认自己的问题,更不原谅臣子的问题,其他的不说,单说他和臣子的关系,那已经是恶劣透顶了。

从这个角度深入地看下去,崇祯之死,其实不是死于走投无路,而是死于“可耻“的庙堂政治——危急存亡时,君臣间不是齐心协力地审时度势,尽是为了所谓名节的虚伪博弈。

这不奇怪,有名家说过,君王的性格往往决定臣下的操守,君王越刚愎自用、心胸狭窄,臣下越圆滑虚伪,鼠首两端。

下面就来看看亡国君臣间是怎么博弈的。

悲情皇帝崇祯真的就没有迁都的念想吗?事实恰恰相反。

崇祯多次暗示大臣提议迁都,但那些大臣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他们了解崇祯的秉性,你现在帮了他回过头来崇祯肯定把锅丢给你。这样的事崇祯没少干。所以当时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君臣互相猜忌,互相仇视,互相利用。崇祯也不是没想过对清军妥协。因为内有农民起义辽东战事拖垮了明朝蔡志强。结果这个想法被他的皇后批评了一顿。又被他的大臣讽刺羞辱了一顿。

其实当时明朝不是没有人才可用。结果呢?不是被崇祯冤杀就是被崇祯坑死,要不干脆被逼得投靠敌人。最后把自己挂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上,到死还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从皇宫出逃都没有士兵给他开门,回来他的臣子都不收留他。福王被李自成活煮了。李自成的为人他很清楚。打不进北京我就要官要爵。可没想到京师一攻即破。他除了死还有其他办法吗?他敢落到李自成的手里吗?他不能不死不敢不死。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了!

几个月前,曾涉及到过类似的问题。不妨再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单就句子来讲,“宁愿……也不”,是一种对比选择,是建立在承认崇祯当时有两个选择,且认为“南迁”要比“吊死”要好。如果从字面解读,不做深究,这个问题貌似是成立的。不过,一旦我们审视历史,就会发现,当时崇祯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

大家都喜欢“解答”李自成围城时,崇祯为何不南迁,而非得自缢身亡。

我想,如果倒退几年,南迁还是有可能的,也不是没有机会。然而,李自成大军北上之后,且不说当时的北京已成了一座“死城”,即便崇祯能夺路而逃,就真能到南方,再次定都南京么?

在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起兵之初,北方的蒙古、东北的女真,也不断对北京造成威胁。当时,崇祯和一些大臣,确实有过南迁的打算。不过,他们谁也没有预料到,李自成的势力发展地这么快。

等到崇祯想南迁时,已然是不可能做到了。途中粉红色的区域,是农民军到过的地方,并逐渐将其控制。而且,李自成就是从南方一路北上的。

尽管南京还在明王朝手中,崇祯帝如何能千里跋涉,再次以南京为都城,并以此扭转乾坤?其实,崇祯比谁都明白,北方也正在逐步沦陷,城破之际,就是自己丧命之时。

前面讲,李自成北上时,崇祯难以南迁。有朋友肯定会问,那为何后来还有南明朝廷呢?原因很简单,形势变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崇祯死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4dazui.com/news/438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